数字化转型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第一期“电力之光大讲堂”精彩回顾

来源:火狐电竞·官网(中国)指定合作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01

  3月29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丁月明做客2024年第一期“电力之光大讲堂”,带来专题科普讲座——《数字化转型赋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讲座讲解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和意义,解答了大家关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赋能电网转型的问题,并展望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前景。

  如何理解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双碳”目标,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五大特征:

  一是清洁低碳。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生产侧实现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消费侧实现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

  二是安全可控。新能源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分布式、微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大电网规模合理、结构坚强,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增强系统韧性、弹性和自愈能力。

  三是灵活高效。发电侧、负荷侧调节能力强,电网侧资源配置能力强,实现各类能源互通互济、灵活转换,提升整体效率。

  四是智能友好。实现对海量分散发供用对象的智能协调控制,实现源网荷储各要素友好协同。

  五是开放互动。适应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多元负荷大规模接入,与电力市场紧密融合,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充分竞争、主动响应、双向互动。

电网数字化转型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数字化作为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纲要,编制“十四五”数字化规划,完成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框架设计,全面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一是以电网数字化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全息感知、精准预测,大力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高效利用。

  二是支撑服务新能源并网消纳。国家电网建成全球规模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合理布局。

  三是支撑服务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依托数字化手段聚合各类可调节负荷、储能资源,实现灵活接入、精准控制,大幅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提高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四是支撑服务绿电市场化交易。应用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搭建绿电交易平台,支撑开展百万市场主体、千亿千瓦时量级的绿电交易业务,满足市场主体的绿电消费需求,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热情。

字化、智能化怎样赋能电网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深度融合的电力系统,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是实现电力系统可观测、可描述、可控制,构建透明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

  可观测性,是指反映电网各类对象状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采集数据内容、采集频度、传输即时性以及共享共用水平。提升可观测性,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电网各类对象要素的数据采集、即时传输和共享共用。

  可描述性,是指对电力系统各类对象从及相互间连接关系、动态拓扑结构、业务影响的描述程度。提升可描述性,需要在数字空间建立完整、准确、即时的电网资源模型和拓扑结构。

  可控制性,是对相应要素个体可控制程度,以及该要素能够参与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程度的综合评价。提升可控制性,需要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实时的通道,交现电力系统全环节的数据采集、综合分析、智能研判、指令下达等。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供需平衡、电网安全运行、电能经济低碳供应等问题上面临新的挑战。新型电力系统将通过广泛互联互通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进,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将使得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领域、各环节整体智能化、互动化,虚拟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多种形式的新型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等将让电力调度和源网荷储互动更加灵活智能,安全智能可控的技术手段成为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电网和电源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

 

  欢迎浏览专题网站,收看更多精彩讲座:

  http://www.atomiccitytool.com/atomi2020/dlzgdjt/